暴力犯罪的概念与分类、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_犯罪心理学书籍
笔趣阁 > 犯罪心理学书籍 > 暴力犯罪的概念与分类、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字体:      护眼 关灯

暴力犯罪的概念与分类、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2)关于攻击性行为的激起。对于具体的攻击性行为可能由哪些因素而引发,即引起攻击性行为的直接诱因,社会学习理论作了如下分析:①讨厌的唆使者。包括人身攻击、言语威胁和侮辱,生存条件的不利变化,具有目标的行为受阻,等等。班杜拉认为,在遭受上述各种挫折面前,有的人寻求帮助和支持,有的人表现出萎缩和顺从,只有少数人采取了攻击行为。也就是说,挫折并非总能引发攻击行为。②诱因唆使者。即希望得到的成功结果的吸引力。人们对其行为总要预期良好的结果,但预测与现实之间往往相去甚远。令人淀异的是,无把握的甚至是错误的预期结果,常常能够维持着一种攻击行为的完成。如惯犯往往过髙估计了违法行为成功的可能性,因而作恶多端。③示范唆使者。即头脑中实施攻击行为时的形象对被激怒的人有刺激作用。社会学习理论将成功的范例激起攻击性行为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行为引导过程,即范例给予暗示。二是抑制解除过程,即观察者在心理上解除或减少了采取攻击行为的被限制感和恐怖感。三是情绪唤醒过程,该过程对于有攻击性倾向的人来说,被唤醒的情绪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攻击行为的反应。四是助长行为过程,即攻击行为的范例会进一步助长观察者的攻击力,使其强化。④强迫唆使者。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通过奖励顺从者,使人们逐渐地被训练得服从命令。在命令的迫使下,人们就会因为服从而实施攻击行为。⑤神秘唆使者。有的攻击行为多见于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往往被异乎寻常的信念所激起,行为者是基于某种妄想的信念(如被害妄想)而制造了悲剧性事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4.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