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可我大清皇上,不是李唐无知小儿_大清话事人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194 可我大清皇上,不是李唐无知小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194 可我大清皇上,不是李唐无知小儿

  “码头的苦力弟兄们,你们的好日子来了,苦日子要结束了。”

  数千人一阵喧嚣,没有惊喜,只有不信。

  有靠近木台的苦力笑道:“二虎哥,俺知道你讲义气,对咱弟兄们不孬。可是,咱苦力能有啥好日子啊?”

  哈哈哈哈,一片哄笑声。

  看的出来,这群人挺擅长苦中作乐的,即使不这样,又能如何呢?

  赵二虎举起双手,示意安静。

  “诸位弟兄,现在世道不太平了,到处都在打仗,西边在打白莲教,东边在打流贼,咱苏州府也不安稳了。”

  “靠官兵保护我们?哼,怕不是比贼还狠。”

  “我告诉你们,整个江南的官兵都已经战死了。现在白莲教马上就要打进来了,以后谁拳头硬,谁就说了算。”

  有人大喊道:“咱们怎么办?”

  “怎么办?加入咱们的军队吧,当兵吃粮拿饷。怕死的怂货别进来,是爷们的就报名。”

  这一下,全场震惊。

  有人问道:“二虎哥,谁是头儿?咱是当绿营吗?”

  “我指挥你们,咱们自己的军队,谁说了都不算。”

  “一天三顿,一稀两干,月饷1.5两,还发衣服。这鬼日子你们还没过够吗?啊?我问你们,干不干?”

  ……

  沉默,就像是火山爆发前。

  突然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干,干,干。”

  于是,胥江码头4000多苦力,当日全体转为东山团练。

  挂出的旗帜上,是绣的大大的“李”字。

  位于东山的“步兵士官学校”,全体紧急毕业。

  据说,军校的速成班往往是战斗力是最强的。

  学时越长,毕业生越拉胯。

  肄业生,那都是神!

  没人说得清为什么,大约是玄学吧。

  第一届毕业生,300名,身穿李家军制式军服开进了胥江码头。

  80多名毕业生,升格为分队长。

  对于速成火枪兵,又称武装民兵,编制是如下区分的:

  分队,大队,总队。

  军制简单明了,李郁花了5秒钟思考,5秒钟制定的。

  即日起,在园区内进行训练,第一天队列,第二天装填动作,第三天听命令前进、装填。第四天射击。

  第五天,毕业!

  分队长们,人人凶神恶劣,吼声如雷。

  腰跨指挥剑,手握短棍。

  ……

  跌打损伤大夫很忙。

  一天下来,就有200多人被打的头破血流。

  至于淤青、淤血之人就数不清了。

  分队长们的短棍,挥舞的如同风车。

  队列脱节,打!

  走路顺拐,打!

  站不直,打!

  火枪落地,打!

  装填动作哆嗦,打!

  背不出装填步骤,打!

  若不是赵二虎威望足够,现场镇场子。

  再加上那伙食确实高标准,大桶的白米饭,大桶的猪肉炖菜,泛着油花的炒菜

  怕是苦力们先要造了李郁的反。

  数千人被打的满腔怒火,泥人也有三分血性,何况是活人呢。

  当然了,园区里那几百号威武的李家军不是吃素的。

  他们扛着上了刺刀的火枪,每天巡逻走5圈,震慑所有人。

  崭新的青色布衣,布鞋,也让苦力们喜出望外。

  还有皮革的武装带。

  实在是没法再精简了!

  即使是填线兵,也要备足10发弹药吧?火折子总要有吧?

  怎么携行?

  所以,武装带就必须有。

  分队长们牢记主公的叮嘱,军纪和体罚!

  每天吃饭前,所有人大声朗读军纪,然后干饭。

  前三天,食量惊人,苦力们肚子里没油水。

  三天后,米饭的消耗量肉眼可见的少了下来。

  肉食消耗量,和主食消耗量成反比。

  现代人吃饭少,是因为肚子里有油水、有糖分。

  而大清朝极度缺乏营养的百姓们,一顿干1斤米很轻松!

  ……

  整个苏州府,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

  城西的武装民兵训练,枪声连绵不绝。

  出了西城门,就能隐约听到。

  紧接着,又传来了京口八旗在金山卫全军覆没的消息。

  所有人心里都在想一个问题,但是不敢说出口。

  那就是,李大官人是不是天字第一号反贼?

  然而,各种混乱的消息也是一条接着一条。

  比如自称甘肃刀客的苏十八,正式插旗了,宣布是他率领部众全歼了京口八旗。

  还嚣张的给官府送去了一封信,

  拿1000两银子,可以赎回京口副都统海儿哈的首级。

  可先验货,后交割。

  江苏布政使朱找上了苏州知府黄文运,第一句话就是:

  “江南烽火连天,李郁那小兔崽子在城外公然募兵。你黄某人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这苏州还是不是大清的天下?”

  黄文运一头冷汗,随即解释道:

  “朱大人放心,本官也是两榜进士出身,深受皇恩。乱臣贼子的事,本官万万不敢做,想都不敢想。”

  朱表情冷峻,盯着他一言不发。

  黄文运又连忙说道:

  “本官可能也看走眼了。”

  “何意?”

  “本官一直看好李郁,会办事有门路,简直比绍兴师爷都灵活。本以为他只是求财,现在看来,他所图甚大。”

  “哼,他想学那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表面恭顺,实则不臣。可我大清皇上,不是李唐无知小儿。”

  ……

  半个时辰后,朱悄然离去。

  竟是去了满城,关键时候,还是国族靠得住。

  一听有人在募兵,这还得了。

  副都统富察.叶尔灿当即下令聚兵,配合地方官府的抓捕行动。

  不过,此前黄文运建议在府城内动手。

  明日,有一场酒宴。

  黄文运40岁生日,请帖半个月前就撒出去了。

  苏州府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参加,李郁自然不会例外。

  朱又坐着轿子,去了城守营驻地。

  他的表情有些紧张,担心城守营有变。

  城守营被李郁渗透,是大概率的事。

  只不过,渗透到了哪一步就不为人知了。

  他无比庆幸,提前将原主官胡之晃给升官,扔到了松江府。

  新上任的游击将军王连,忠诚不需怀疑。

  曾是贵州普通绿营兵,在征缅之战中,先登夺城,被乾隆下旨连升7级。

  这属于做梦都不敢想的提拔。

  果然,一声戎装的王连,恭敬的单膝跪地:

  “标下参见藩台。”

  朱大量了一下,坚毅、彪悍、无畏,典型的武官。

  “好,好,起来吧。”

  二人在营房巡视了一圈,到了僻静处。

  朱陡然问道:

  “城守营,可信否?”

  王连很惊讶,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标下刚刚上任,了解不深。但此营军纪严明,训练勤勉,队列整齐,属于绿营当中的翘楚。”

  朱一听,就有些冒汗,站立不稳。

  王连诧异,扶住,问道:“老大人,出了什么事吗?”

  朱低声叙述了事情经过,以及他的怀疑。

  王连面色凝重:

  “老大人的怀疑,不无道理。标下当尽力而为。”

  “好,你尽管干。事成之后,本官为你请功,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老大人放心,王连这条命甘愿为大清而死。”

  ……

  以防流贼进犯的借口,府城所有城门,临时关闭了。

  原来的城门官,也被临时调离。

  换上了满城的旗丁,接管了所有城门。

  考虑到不能打草惊蛇,城墙上不插八旗旗帜,旗丁们亦是穿着普通绿营号服,以掩人耳目。

  士绅、百姓都感觉到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

  衙门的官吏,个个行色匆匆,惜字如金。

  绿呢轿子,红缨帽,快马信使来往穿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4.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